主要产品:超纤皮革,超纤绒面革,海岛短纤维,超纤沙发皮革,超纤合成革,超纤基布,超纤汽车内饰革,超纤球革
13969324170

行业动态

谈谈我国的合成革制革原料皮资源

发布时间:2013年11月10日来源:山东世安超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点击: 3697 次

我国幅员辽阔,地形复杂,气候多样,动物资源极其丰富,盛产各种原料皮。我国原料皮不仅品种齐全,数量多, 有些原料皮品种还以其质优著称于世。如成都地区的麻羊板皮在国际上就久负盛名。

畜牧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。新中国建立以来,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。畜牧业的发展,为制革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皮资源。但是,我国人口众多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制革工业发展迅速,对原料皮的需求量不断增加,尤其是牛皮还满足不了需要。牛皮以其粒面细致、平滑,坚牢耐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。可是,目前牛在我国仍属 一种役畜,开剥数量有限。羊皮要有相当部分出口,而我国猪的饲养量居世界首位,猪皮资源十分丰富,所以必须以大量猪皮补充牛皮资源的不足。但是,从长远观点来看, 在目前积极发展猪皮制革的同时,仍需注意发展牛皮及其他原料皮。因而要大力发展养牛业、养羊业,并加 强科学饲养管理,有效治理病虫害,积极进行品种改良;注意改进防腐保藏方法;合理利用原料皮资源, 扩大合成革革制品出口。

猪皮资源

我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, 饲养地区遍及全国, 猪皮资源十分丰富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重视猪皮制革,猪皮开剥数量居世界首位,猪革生产占全部制革原料皮的80%左右。 因此猪皮是我国制革工业的主要皮源。

我国饲养猪的品种很多, 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:原有本地品种、育成品种、杂交品种;

我国原有猪种随地区品种不同, 皮的质量差别很大。一些寒冷地区的猪皮,粒面粗糙,皱 纹较多, 皮厚度欠均匀,部位差别大。有些放牧饲养的,鞭伤、咬伤较多,质量较次。著名的品种有:金华猪、梅山猪、宁乡猪、陆川猪、内江猪、荣昌猪、苏北猪、江西猪等,其皮张幅适中,面较 细致,部位差别不大, 为制造轻革的较好材料。育成品种和杂交品种的猪;数量很多,几乎各地 都有。这些猪皮较我国原有本地品种的猪皮张幅较大,厚度较薄,较均匀,毛孔较稀,粒面较细 致,皱褶较少而浅。

猪的品种有大、中、小之分。大型猪属晚熟种,生长期1.5~2年,耳大、皮厚,多皱褶,粒面 粗,厚度欠均匀,适于作底革等重革。小型猪属早熟种,生长期8~10个月,耳小,皮张较薄,少褶,面较细致, 适于作鞋面革、服装革等轻革。中型猪属中熟种,生长期1~1.5年,耳中大,皮 性质介于大、小型二者之间。皮可作重革或轻革。

牛皮资源

牛皮是制革工业上优良的原料皮之一。它包括黄牛皮、水牛皮、牦牛皮及少数黄牛与牦牛 杂交的犏牛皮。犏牛皮的性质介于黄牛皮和牦牛皮之间。

黄牛皮 黄牛是我国的主要牛种, 饲养头数多, 适应性强,分布遍及全国各地。黄牛皮按路份常分 为南牛皮和北牛皮。

皮张质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,一般酌情按南皮或北皮处理。

黄牛,由于各地饲养和环境条件的差异,形成了许多品种, 不同品种的皮张在品质上有所 不同。黄牛皮原料历来以山东济宁、菏泽为中心产区的鲁西黄牛质量为最佳。鲁西黄牛以其 张幅较大,皮层纤维组织紧密,皮板薄厚均匀而闻名。河南南阳地区的南阳牛,陕西关中平原 地区的秦川牛,也以其优良的皮张品质成为较理想的制革原料皮。此外,山西晋南地区的晋南 黄牛皮及太湖周围的牛皮, 由于饲养管理精细, 粒面伤残少, 质量也较好。

黄牛皮从生产季节的品质来说,以其晚秋、早冬产的皮张板质肥壮, 坚牢有弹性,皮纹细 致,伤残较少,皮板呈肉红色,质量最佳。晚春和初夏产的皮张板质枯薄,纤维松弛,弹性差,伤 残较多, 皮板呈灰黄色,质量则差。黄牛皮原料多数为干皮,少数为盐干皮。黄牛皮季节产量 比例约为:一季度3 0%,二季度20%,三季度1 5%,四季度35%。

黄牛皮按其年龄、性别可分为: 犊牛皮、小牛皮、公牛皮、母牛皮和阉牛皮。

(1)犊牛皮: 是指出生后未断乳的小牛的皮。皮张薄小,粒面极细致、平滑。全张厚度均 匀,纤维束较细,成革强度较差。犊牛皮来源颇少。

(2)小牛皮: 是指已会吃草料的小牛的皮。其组织特征与犊牛皮相似。成革坚实,强度较 犊牛皮好。其资源有限,是制造鞋面革的极好材料。

(3)公牛皮: 是为繁殖后代、未经阉割的雄牛的皮。其纤维束粗壮,颈肩部颇厚, 且颈部皱 褶深大,粒面粗糙,质量差。

(4)母牛皮: 分产犊与未产犊的两种。未产犊的母牛皮纤维结构紧密适中,全皮厚度较均 匀,粒面细致,质量较好。产犊的母牛皮,特别是多产的母牛皮,纤维组织松散、少弹性,腹部薄 大松软,粒面尚细致。但质量显著下降。

(5)阉牛皮: 是幼龄时经阉割过的雄牛的皮,亦称牡牛皮。其皮张幅适中,厚薄均匀,纤维 组织紧密,粒面细致,质量较好。

水牛皮

我国是世界上水牛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,我国水牛存栏数, 名列印度之后,居世界第二位, 占世界水牛存栏数的15%。

水牛是我国南方农田中的重要役畜,主要产于淮河、长江以南气候温和的广大地区, 分布 很广,北起江苏、安徽、河南及陕西南部,西达四川、云南、贵州,南到广东、广西,东迄浙江、福 建、台湾,都有水牛分布。

水牛汗腺不发达, 其散热作用仅靠皮肤及呼吸器官,夏季天热时,必须下水浸泡以散热。 水牛皮绝大多数加工为干皮, 水牛皮以两广皮质量最好, 唯皮板稍薄。

水牛皮从生产季节的品质来说,以秋季产的皮张板质壮,厚薄均匀,有油性,品质最佳,俗 称“青毛“。冬季产的皮张皮板松弛,皱褶较多,品质较差,俗称“老毛”。春季产的皮张板质枯 瘦,无油性,癣癞严重,品质最差,俗称“麦黄皮”。夏季由于水牛吃青草,又常下水,癣癞消失, 板质好转,故夏季产的皮张,俗称“浅青毛“。水牛皮的产量按季节比例为:一季度30%,二季 度20%,三季度10%,四季度40%。

牦牛皮

牦牛又称犁牛, 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高寒地区。我国是拥有牦牛 最多的国家, 数量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%左右。为全国牛只总数的1/6。牦牛在我国主要分 布于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甘肃、新疆、云南等地。

牦牛多群牧。由于牛蝇危害严重, 造成牦牛皮质量低劣。一张牦牛皮上,虻眼、虻底少则 数个、数十个, 多则数百个,形成筛网皮。牛蝇感染率高达70%-90%,个别地区达100%o其 次,剥皮后防腐、保藏不善,致使优质皮极少。故根治牛蝇,改进原料皮防腐、保藏方法,合理宰 杀,才能为皮革工业提供大量优质原料皮。

羊皮资源

羊皮包括山羊皮和绵羊皮, 均为制革、制裘的原料。为区别于制裘, 适合制革用的山羊皮 和绵羊皮,分别称作山羊板皮和绵羊板皮。

山羊皮

我国山羊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。山 家畜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山羊头数增达7826.4万头,比1949年增长近4倍。 羊既较耐寒、耐热,又较耐旱、耐湿,是适应幅度较大的 长很快,1949年全国有山羊1612.6万头 。目前我国山羊的头数居世界首位。

山羊品种通常按用途分类有: 奶用山羊、毛用山羊、绒山羊、裘皮山羊、肉用山羊和普通山 羊六类。适宜制革的山羊板皮主要来自肉用山羊。

我国山羊板皮资源丰富,质地优良,年产约4000万张。其中四川成都地区的麻羊板皮板 质最好,举世闻名。此外,河南槐山羊板皮、湖北宜昌山羊板皮等,板质致密、柔软而富有弹性, 也是制革的上等原料。板皮面积一般在3000~6 000cm2。 山羊板皮根据产地分为五大路份,即华北路、济宁路、汉口路、四川路和云贵路。通常以四川路山羊板皮张幅适中,厚薄均匀,纤维细致紧密,质量最好, 汉口路山羊板皮居其次,接下来 依次是济宁路、华北路、云贵路。云贵路山羊板皮板薄,粒面粗,伤残重而且寄生虫病害多,防 腐方法不当,质量最差。

山羊皮从生产季节的品质来说,以北方秋季,南方秋末、初冬季节所产的皮,质量最好。被 毛不长,绒毛短稀,板质肥壮,有油性,纤维编织紧密,弹性好。冬季,羊只膘情较差,北方、西南山区及高原地带所产之皮,皮板渐变瘦薄。春季所产之皮,板质瘦薄、干枯、无油性,纤维编织 松弛, 质量最差。夏季羊只膘情恢复, 板质逐渐好转但仍偏瘦薄, 俗称“ 热板子”。

绵羊皮

绵羊皮遍布于我国各地, 品种繁多。属于粗毛绵羊类的有分布范围最广的蒙古羊、西藏羊、哈萨克羊,、滩羊;属于半细毛绵羊类的有寒羊和同羊;属于细毛绵羊类的有新疆细毛羊、东 北细毛羊等。绵羊皮多用作制裘原料, 只有不宜制裘的皮才用于制革。

一般细毛绵羊的皮,毛密、细长,皮板较薄,乳头层、网状层连接薄弱,制革价值较低。粗毛 绵羊皮, 毛粗且稀, 毛根扎入皮层较浅,含脂量也相应少些。制革用的绵羊板皮主要是粗毛绵羊皮,而且50%以上来自粗毛的蒙古种羊。

绵羊板皮的开剥季节品质,一般以夏末、秋初开剥的皮质量好。其绒毛少,板质肥壮, 病害 也较少。初秋剪毛后的二茬子皮, 剪伤初愈, 毛被短, 板质壮, 一般质量最好。

其他皮类资源

骡、马都属役畜,非老、病、残通常不宰杀,故开剥数量有限。而且这些役畜皮,一般生前伤 残较多, 颈肩部有不适宜制革的长鬃部位, 故非为制革的主要原料皮。仅在畜牧业发达的少数地区或为弥补牛皮原料不足,才作为一种补充的原料皮。

骆驼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的重要畜种,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、西北等地区,数量不多。 麂皮为我国四川、西南等地区的一种野生动物,由于出没于丛林之中,皮多伤残,其数量极有限。

相关阅读
合成革涂饰前必须考虑及注意的事项
谈谈制革原料皮有哪些缺陷
谈谈制革原料皮的防腐及保存
制革原料生皮的组织构造与成革质量的关系
制造超纤皮革原料知识:真皮的分层构造
制造皮革原料皮的皮层构造解说
制造皮革原料皮:生皮的部位划分介绍